国内十大配资平台冯玉祥高举反对蒋介石的旗帜
文/潘彩霞
“悠真,你爸爸想我了。”这些温暖的话语,成为了冯理达在人世间留下的最后一句话。当她倚靠在儿子罗悠真的怀抱中,泪水悄然滑过眼角,晶莹如珠,表达着她内心无尽的柔情与思念。
同样地,冯理达的心中,始终无法忘怀她深爱的丈夫罗元铮。五年的分别并未让她的思念减少半分,想到即将与他重逢,她的内心无比平静与安详。她在日记中深情地记录着,他们的爱情仿佛在岁月中静静绽放,从未凋零。
1944年,19岁的冯理达考入了迁至成都的齐鲁大学医学院。冯理达是爱国将领冯玉祥的独生女,母亲李德全更是妇女运动的先锋之一。深受父母影响,冯理达从小便浸润在浓厚的爱国情怀中。当成都五所大学联合成立抗日救国合唱团时,她积极参与,并荣幸地担任了领唱。
展开剩余81%尽管出身名门,她始终不施粉黛,性格温和待人,甜美的笑容使得她在合唱团中格外引人注目。与此同时,华西大学二年级的学生罗元铮也注意到了她。冯理达的清新气质和歌声打动了他,而罗元铮那儒雅的外表与博学多才的气质也同样吸引了冯理达。两人因共同对音乐的热爱而走到了一起,在抗日洪流中,他们的情感悄然萌芽。
那时,罗元铮和同学们创办了一份进步性的周报,冯理达便受托去请冯玉祥为报纸题字。这一任务,她转交给了母亲李德全。李德全察觉到女儿眼中的深情后,决定亲自前往成都,了解情况并为她把关。经过一番了解,她同意了这段感情,不久后,他们便定下了婚约。
然而,因公开反对蒋介石,冯玉祥遭到“流放”至美国。冯理达随家人一同前往,并在加利福尼亚大学生物系继续求学。在美国,冯玉祥高举反对蒋介石的旗帜,而被蒋介石剥夺党籍、吊销护照,冯家人只能开始艰难的流亡生活。
身处异国他乡,冯理达深深思念着远在国内的罗元铮。终于,在完成学业后,罗元铮前往美国与她团聚,随时陪伴在她身旁,特别是在冯玉祥公开演讲时,罗元铮就担任起翻译和随身秘书的角色。
1947年中秋节,冯玉祥一行准备前往美国东部,推动华侨反对内战的活动,冯理达和罗元铮也一同前往。一路上,秋日的阳光洒在大地,金黄的秋叶映照出宁静的美景。李德全提议道:“你们已经订婚一年多了,不如趁这美好的日子,干脆结婚吧。”于是,他们就在路旁的秋色中拍下了一张简单却充满温情的合影,冯理达与罗元铮紧紧相握的双手,充满甜蜜的笑容,成了这段爱情最美好的见证。没有华丽的婚纱,没有闪耀的戒指,只有彼此真挚的心。
更巧的是,冯玉祥在打开地图时,发现附近有一个名为“爱锁”的小镇,于是,他们便决定在这里留宿一晚。那天晚上,冯玉祥还为新婚夫妇特别写了一副对联:“民主新伴侣,自由两先锋。”多年后,冯理达回忆时说,她唯一的遗憾是没有提前知道会结婚,否则她一定会穿上更美丽的裙子。
1948年,冯玉祥应中共中央的邀请回国,冯理达和罗元铮也决定放弃国外的优渥条件,投身新中国的建设事业。在回国的船上,罗元铮引用了古诗为冯理达送行:“皑若山上雪,皎若云间月。直若朱丝绳,清若玉壶水。”他以这几句诗表达对冯理达纯洁与皎洁的爱情。
然而,命运的安排往往出人意料。在船上的一场突如其来的火灾中,冯理达永远失去了父亲。冯理达深知,父亲的一生奉献于国家,而自己和罗元铮的责任,也不再是个人的幸福,而是为祖国奉献一切。
回到祖国后,冯理达和罗元铮分别被派往苏联深造。冯理达在列宁格勒医学院攻读免疫学,罗元铮则在经济系进修。几年后,他们各自完成学业。罗元铮先行回国,满怀激情投入新中国的建设中,他热切盼望着妻子的归来,特意写信给她,信中说道:“故园兰竹正逢春,中南海里会群英。北国天寒地又冻,盼你载誉早回程。”这份来自爱人的呼唤,给冯理达带来了巨大的动力。
冯理达最终在苏联取得了卓越的成绩,她结合针灸与西医的方法,成功帮助列宁格勒消灭了白喉病。这一贡献让她迅速成为了医学界的英雄,她的论文也被破格作为博士论文,并成为医学院的教科书。尽管如此,冯理达依然没有被导师提出的优越条件所诱惑,她坚定地表示:“我是祖国派来的,我要用学到的知识报效我的祖国。”
返回祖国后,冯理达投身于流行病学研究,并参与了新中国第一个消毒研究室的筹建。工作异常繁忙,但她依然珍视家庭,始终是丈夫和孩子的坚强后盾。每天晚上,她一边编织毛衣,一边听罗元铮给儿子讲古诗,生活在忙碌中依旧充满温暖与幸福。
然而,好景不长,风雨来袭。冯理达和罗元铮因政治原因长时间失去工作权利,甚至一度被软禁。然而,这对夫妇的感情依旧坚固,他们互相鼓励、互相慰藉,面对困境时,始终彼此守望,心心相印。
1973年,冯理达在周恩来的关怀下,调入海军总医院,正式成为一名军人。此时,她已经48岁,但她并没有因此而感到迟暮,相反,她更加坚定了自己的信念。她开始在医院创立第一个免疫学研究中心。设备不足,资金紧张,她凭借着自身的努力,白手起家。她将自己的工资、出国讲学的收入全都投入到研究中,并且不惧风险,前往传染病疫区进行研究。
冯理达致力于让中国的免疫学走向世界,她常常说:“我只有一个目标,那就是让免疫学对国家的建设有益,对人民的健康有益。”她的事业之路艰难而充实,罗元铮是她最坚强的支持者。在家庭中,他承担了所有的家务,耐心等待着冯理达回家,无论她多晚归来。而冯理达也始终在自己的岗位上默默奉献,从未懈怠。
他们的爱情在平凡中积淀,几十年如一日。无论是工作还是生活,他们始终携手同行。无论是冯理达的免疫学成就,还是罗元铮在经济学上的贡献,二人都在各自的领域取得了非凡的成绩。在金婚纪念日上,罗元铮幽默地总结了他们恩爱的秘诀:“我们之所以这么恩爱,是因为我们相互尊重,听从对方的意见。大事小事,我们都在彼此的心中。”
即使岁月催老,他们依然保持着对彼此的爱意。冯理达在七十多岁时仍自称“小姑娘”,称罗元铮为“我的男朋友”,无论上街还是在家
发布于:天津市益通网配资,2024年配资明细表最新,股票配资怎么办理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
- 上一篇:合规配资平台全国关工委先进工作者在雨花区赤岗社区
-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