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票配资门户网登录对整条生产线的控制状态要求也越高
湖南涟钢电磁材料有限公司智能化生产车间里,设备轰鸣,一卷卷高磁感取向硅钢成功下线,银光闪耀,井然有序。
7月8日,涟源钢铁集团有限公司钢铁研究院(技术中心)院长(主任)、正高级工程师刘旭辉正仔细查看新一批高磁感取向硅钢的生产情况。
自2000年投身钢铁事业以来,刘旭辉——这位从基层技术员成长起来的科技先锋,一次次披荆斩棘,以技术铸魂,托起钢铁强国梦。
“把不可能变成可能,把可能做到极致。”今年,刘旭辉被评为全国劳动模范。
技术是魂
作为涟钢的技术“大脑”,涟钢钢铁研究院里,静静伫立着一块“技术是魂”的石碑。
“这四个字,是对涟钢产业升级的高度概括。”刘旭辉十分清瘦,戴着一副眼镜,目光锐利。“技术是魂”四个字同样萦绕在他的职业生涯。
硅钢是我国生产制造领域中的重要原材料,被誉为钢铁行业“皇冠上的明珠”。过去,高端硅钢产业一直被国外垄断。
今年6月26日,涟钢首卷高磁感取向硅钢成品成功下线,打赢了坚决完成“省十大技术攻关项目——华菱高磁感取向硅钢开发”使命任务的关键一战。
这种被称作“钢铁艺术品”的材料,直接关系着特高压变压器的性能。
两年多时间里,技术团队深耕技术研发一线,曾以连续3个月的昼夜攻关、逾1000组实验数据的反复推敲,最终实现晶粒取向控制精度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为娄底“材料谷”的钢铁脊梁注入硬核科技力量。
涟钢高磁感取向硅钢成品成功下线,源于近20年间的技术积累。
2004年,东北大学硕士研究生毕业后,刘旭辉回到家乡娄底,投身涟钢产业发展。
“一般来说,热轧薄板卷轧制的厚度范围多在1.5至12.7mm之间。”薄板轧制越薄,产品附加值越高,对整条生产线的控制状态要求也越高,年轻的刘旭辉敢于挑战“不可能”,将目光瞄准国内最薄——0.80mm热轧带钢。
结合涟钢自身设备特点,刘旭辉带领团队查阅大量国内外资料,借鉴先进技术理念,制定出一系列创新技术方案,大胆采用半无头轧制技术,对不同成分钢坯进行大量试验,筛选出最适合轧制超薄带钢的材料。
无数次推倒重来,试验、改进,2009年,刘旭辉团队成功开发出国内最薄0.78mm热轧带钢。这让涟钢短流程线成为世界上第三条、我国第一条全面掌握半无头轧制核心技术并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先进生产线,标志着我国在该领域实现了“跟跑”到“领跑”的跨越。
“不论在哪个岗位,他精力都很充沛,创新意识很强。”涟钢钢铁研究院热轧产品研究所所长汪宏兵是刘旭辉的“老战友”。
2015年,刘旭辉主持纯钛及钛合金板卷轧制技术研究,填补宽度幅薄规格钛卷国内空白;2016年,推动薄规格高强钢产业化,实现年创效超2.2亿元……汪宏兵眼中,刘旭辉敢为人先,挑战“不可能”的步伐,从不止步。
“将‘钢铁皇冠上的明珠’嵌于更多大国重器上。”一次次攻坚克难,刘旭辉和他的团队用自身创新思维,不断推动着钢铁行业的技术进步。
近年来,刘旭辉带领团队开发112个新产品,突破110项核心技术,实现74个产品进口替代,完成技术降本3.2亿元,同比多降本90%。
创新升级
科技创新催生的新质生产力成为企业加快新旧动能转换、产业转型升级的最大动力。
涟钢热处理板厂内,如游龙般穿梭的钢板上方,新增的表面检测仪代替质检工人,通过“智能眼”精准捕捉钢材表面缺陷。
同一时间里,涟钢钢铁研究院研究员陈奎打开电脑,线上平台正同步接收生产过程中的实时数据,实现精准质量判定、过程参数监控及质量缺陷分析。
这便是涟钢2023年5G工厂名录的获奖项目——5G+工业互联网项目。数智项目竞相发力,见证着“智慧钢城”的快速启航。
2019年至2023年,刘旭辉主持或参与建成涟钢热处理二期项目和工程机械用高强钢项目创造国内新线快速达产达效新纪录。这使得涟钢成为全球主要的高端中薄规格热处理板材生产基地。
该项目不仅为企业多创效10亿余元,更成功开发出薄规格高强韧耐磨钢、防弹钢、微合金耐蚀耐候钢系列产品,实现1.8至3.0mm超薄规格高强钢和耐磨钢的批量生产,成为国内领先。
2023年,担任钢铁研究院(技术中心)院长(主任)后,刘旭辉着手新产品研发与工艺技术创新,全力推动公司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服务化转型升级。
刘旭辉精准把握市场趋势,为涟钢制定了新的生产经营和科技创新目标规划,带领团队为“智慧钢城”建设加速奔跑。
2021年,陈奎博士毕业,来到涟钢,在车间一线锻炼一年时间后,进入涟钢钢铁研究院,致力于高合金特种钢系列产品的开发。
“鼓励我们年轻人放手去干。”陈奎记忆里,刘旭辉总是“催促”年轻研究员“走出去”“跑市场”,“有最新技术,也会第一时间和我们分享。”
“放手”不等于“放养”。今年初一次市场调研,陈奎需为客户解决一项钢铁机理难题,向院里求助后,刘旭辉帮助陈奎联系高校等外部资源,解决这一难题后,还积极与客户协调,推动陈奎的调研快速落地。
一个团队,便是一个“后盾”。在刘旭辉影响下,越来越多的青年研究员成长为各自领域的技术骨干。
刘旭辉带领团队2024年新增5个省级科创平台,与5家企业组建联合创新中心,和3所高校建立产学研联盟;企业专利申请量突破700项,专利受理583项,专利授权182项,多项成果荣获省部级奖励。
20余年里,刘旭辉将人生的宝贵年华献给了中国钢铁事业。钢铁报国征程上,他依然奋战在科研一线:“以钢水般的激情浇筑创新之魂,用轧钢般的韧劲突破技术壁垒,用劳动铸就更坚实的‘钢铁长城’。”
(湖南工人报全媒体记者 黄雅群)
益通网配资,2024年配资明细表最新,股票配资怎么办理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
- 上一篇:网上配资平台开户全国农产品批发市场猪肉平均价格为20.60元/公斤
- 下一篇:没有了